含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是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含蓄好的视觉作品,因符合形式规律而产生效果,无论把你的思绪引向何处都会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所谓含蓄,从其本意看,是隐而不露、藏而不显,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一种境界。作为艺术形式语言来说,它是指在不损害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要求下,所体现的一种更简洁、更概括、更有回味的表达方式,进而产生一种“含蓄”的意境。
含蓄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正如这个概念本身所表示的,它是含而不露的,有着这样一个普遍特征:欣赏者实际感受到的东西总是比作品实际表现出来的要多、要深、要浓、要重。这就是有余意、有余味,亦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已经在中国艺术美学中形成一个重要传统,为历代理论家所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只有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才能运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才能真正达到含蓄美的境界。
含蓄存在何处?实际上,含蓄并不仅仅存在于内容方面,也不仅仅存在于形式方面,还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动态过程,即艺术内容通过特定的形式、方式得以表现的过程之中,即存在于表现之中。既是表现,当然就不可能排除形式,因为内容总是通过特定的形式才能够表现出来。实际上,单纯的内容本身无所谓含蓄与否,脱离形式的内容只是一种抽象,只有当它获得自己的形式并得到表现时,内容才是活的,有生命的,从而也才谈得上是否含蓄。因此,对含蓄的揭示,也就成为通过内容在其表现过程中所具的特殊方式,来描述其境界。这是内容和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观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意无意运用含蓄表达意境的不胜枚举。我国的美学与艺术历来以含蓄为美。如:中国画方面、齐白石画虾、匠心独运地处理画面的虚实、照应关系,留下大片空白,空白即水,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他不把对自然的如实模仿当作创作的最高境界,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由小见大”、“以少胜多”正是含蓄的一种表现方法。
再看今天在市场调节、社会导向的双重制约之下,现代平面设计始终以“创新”为法宝。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提炼出的“含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对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便于信息的传播,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含蓄表达表现方式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谈含蓄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从内容上:主题思想的文化内涵
含蓄体现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前有些设计显得相当直白、浮躁,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内涵。在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学习了解传统文化,便可将其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传达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渊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再比如中国古代的铜钱,它的造型象征天圆地方的意思,这也包含了文化的设计。这种传统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而平面设计也正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元素,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魂灵和精神。因此,平面设计中含蓄在主题内容上的文化内涵性是很重要的。
从形式上:以少胜多、以形写意的表现手法
一个好的设计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要具有一种形式语言或表现手法来体现出含蓄这一种气质、一种格调、一种意境的。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平面设计内容既能达到另一境界,即意境、又能增强设计的感染力。
我们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传达信息的设计。这样就必然有信息的丰富与内容发布空间的限制性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原则是:以少胜多。也正是因为“少”的原则节省制作成本、有利于信息传达,才得到设计领域的青睐。论及“少”和“多”时,要以是否准确并充分地表达了信息意图为参照系。因此在视觉艺术中,常用象征、比喻、联想、借代等手法来表现含蓄的创意。含蓄的表现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也随处可见,当今世界著名企业如可口可乐、安利、宝洁等公司的标志设计、设计简洁含蓄,视觉冲击力强,易于记忆又回味无穷,有效地突出了品牌和企业形象。
在表现形式上可以用留空或留白来处理,空白的处理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无形有意”的空白。所谓“有意”是包括了明确的信息内容。这类空白的处理作为整体表现的一部分更为具体化了。第二类是“有形有意”的空白。这些空白部分是一个具体形象并表现具体的信息内容。
总之,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它的主题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式,能增强设计的感染力,长于启发想象,具有感人的持续力和包含丰富的内容,有它的特殊作用和积极意义。含蓄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设计的品位、格调,表现为现代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表现为一种深邃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为一种设计文化的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在许多设计师都将注意力转向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民族审美特征的强化。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学习传统文化,启迪我们的设计思想,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来,同时让这一传统表现形式在我们的设计中继续绽放光彩。
声明:本文“ 设计也需要含蓄之美! ”信息内容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和文责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图文有侵权、虚假或错误信息,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